首页 美食 正文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低空经济孕育新机遇

未來高盛不會在尋求大量客戶,反而著重在現有基礎上,開發營銷新的金融科技產品,來面對包含摩根大通(JPMorgan)、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挑戰。

孫明德表示,對比兩次情境,相同之處是國際大環境都不好,但也有2點相異之處,一是出口表現不同,台灣出口到今年上半年表現還很強勁,二是美國聯準會這次罕見的強力升息,而且與縮表雙管齊下,利差愈來愈大,資金就容易被吸走。對於近期最受關注的美國聯準會升息效應、通膨等議題,楊金龍指出,部分人士認為,今年台灣央行升息幅度較小,導致美台利差擴大,使外資外流,新台幣匯率跟著貶值。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低空经济孕育新机遇

學者揭新台幣潛規則,大環境不佳32元成常態 「過去20年來,央行總裁從彭淮南到楊金龍,新台幣匯率的規律就是『有事32、沒事29』」,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直言,新台幣匯率升貶因素不脫國際環境與國內經濟基本面等因素,景氣好的時候,就站上29元,景氣不好時,則往32元靠攏。新台幣匯率今年更從27元重摔至32元,貶幅之大相當罕見。由此可見,美台利差擴大,不一定會造成新台幣貶值。亞幣競貶,強勢美元何時到頭? 「美元獨強,股債匯油金全跌,美元把資金都吸乾了」,孫明德直言,美元過強會衍生許多問題,各國政府也都意識到並著手因應, 在此情況下,這波美元強勢可能已經走到末端。新聞來源 新台幣跌跌不休貶破32元 央行:外資賣股匯出是關鍵(中央社) 新台幣睽違近6年再現32元 專家估強勢美元今年底可望觸頂(中央社) 延伸閱讀 新台幣重貶至31元將成新常態?對台灣經濟影響一次看懂 IMF預測台灣今年人均GDP超越日韓,半導體產業撐起半邊天,學者分析2因素助「經濟轉骨」 日圓狂貶逼近150創32年新低,政府不排除再度出手干預,日本央行總裁:貨幣寬鬆有效果,不請辭 美元正處於20多年來最強勢的階段,這會對世界各國帶來哪些影響?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七」心理關卡,不斷貶值的主要原因與最大風險在哪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事實上,今年美國科技股大幅修正,外資實現在台股龐大帳面利益而賣股匯出資金,才是新台幣貶值的關鍵。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分析,美元指數可能在今年底觸頂,明年第1季陷入盤整,下半年開始回落。而在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菲律賓護士在美國醫療前線可說是鞠躬盡瘁。

當護士是菲律賓人的天職? 根據美國醫學協會雜誌(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21年的報告,290萬的菲律賓人僅佔美國人口的1%,但大約有25%的菲律賓成年人是一線醫護人員。美國全國護理工會(National Nurses United)稱,截至2021年4月,死於新冠肺炎併發症的護士中有24%是菲律賓人,威廉帕特森大學(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護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Leo-Felix Jurado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就表示: 「如果沒有菲律賓護士,美國的醫療保健系統就會癱瘓。菲律賓護士也常被指派照護風險較高的病患,在1980年代美國愛滋病(HIV)流行期間,當時許多本土醫療工作者拒絕照護愛滋病患者,菲律賓護士便填補了空缺,從1980年至1990年,美國的菲律賓人口也從77萬4652人暴增至140萬6770人。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爆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前,约有1萬7000名的菲律賓護士簽署了海外工作合約(overseas work contracts),但自疫情爆發後,菲律賓政府便暫緩了護士赴海外的安排,而因應當前全球的「護士荒」,菲律賓目前是限制每年最多只能有7500名護士可到海外工作。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菲律賓新任專業護士在馬尼拉會議中心舉行宣誓儀式。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低空经济孕育新机遇

」 在喬·科伊於紐約一場單口喜劇演出中,當得知現場有80%的觀眾是菲律賓人時,他表示「我看紐約的醫院要癱瘓了吧。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藉由到國外工作的收入,菲律賓護士得以養活整個家庭。』」 現場的菲律賓觀眾被喬·科伊逗得哄堂大笑,不過在「菲律賓護士」的玩笑背後,這其實是個關於殖民和移民的主題。」 可嘆的是,這些在美國從事護理工作的菲律賓移民,卻非全然受到正當對待,除了常被派往人手和資源不足的小鎮公立醫院或農村地區的醫療機構,2019年,有200名菲律賓護士贏得一起人口販運訴訟,因為紐約一間療養院業主並無給予合約中承諾的工資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戰機、轟炸機隊規模相較1980年代縮小約4成。美國空軍更被評為「非常弱」(very weak)。陸戰隊則從2011年27個步兵營的規模縮減至21個,造船廠交不出新的兩棲攻擊艦,嚴重影響陸戰隊任務執行。

有美國媒體引述國會稽核處(GAO)2月一份報告披露,2015至2020會計年度,海軍潛艦按時完成維護的比率僅46%,414艘需要保養、維修的潛艦只有191艘按時完成,總計延遲高達2525天。今年版的報告指出,如今美軍甚至可能連「一場重大區域衝突」都應付不來,遑論還要嚇阻其他區域的流氓政權。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低空经济孕育新机遇

新聞來源 華爾街日報:美軍力比想像弱 需調高軍費佔比(中央社) 延伸閱讀 台灣民眾對「美軍會來」過於樂觀,美智庫評估自身軍事實力不容樂觀 澳洲智庫公布「亞洲實力指標」報告,印太走向中美兩強對抗而非群雄爭霸 美國國防部發布2020中國軍力報告:3個方面已超越美國,兩岸戰力差距逐漸加大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中央社)《華爾街日報》社論援引一份最新智庫報告稱,美國海、空軍戰力比外界所想還弱,軍事實力已達「虛弱」等級,應思考軍費在GDP佔比由現行的3%拉高到5%或6%。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指數報告稱美國空軍「甚至放棄實現妥善率80%的理想」,彈藥庫存「恐難負荷與同級對手持續數週以上戰鬥」,補充可能需24到36個月才能到位。然而這份指數報告稱,海軍已顯現「持續無力阻止或扭轉艦隊減少的情況」。美國國防預算在國民生產毛額(GDP)佔比目前為3%,而1980年代則為5%到6%,「若吝於經費,就不能嚇阻戰爭,更別說打勝仗」。美國海軍多年來一直說要把艦艇數增加到350艘以上,並投入更多無人載台。指數報告稱「飛機老舊、飛官訓練嚴重不足且留不住人」,已讓美國空軍面對同級對手時「極度吃力」。

除數量外,中國也在航艦彈射與長程飛彈等技術領域縮小差距。雖然戰機飛官2021年平均每月飛行時數為10小時,已高於2020年的8.7小時,但仍遠低於當年能對抗強大對手所需的最低每年200小時。

陸軍與陸戰隊的情況也未必好。社論最後直言,美國若想保護自身利益和國土,就必須花更多錢在國防上。

陸軍戰力下滑不僅因重要性被海空軍比下,還有招募不足,2022會計年度短招近2萬人。五角大廈的預算跟不上通膨,各軍被迫在全面現代化或應對馬上投入作戰之間權衡,海、空軍力下滑尤其嚴重。

儘管需要現代化飛機讓機隊以質取勝,但美國空軍仍已放慢添購F-35,空軍整體機隊妥善率偏低,F-22僅50%。去年版的報告評價尚保有「最低強度」(marginal),給出「虛弱」還是這份報告評估9年來的頭一遭。從2005到2020年,美國海軍艦隊規模僅從291艘增至296艘,中國則從216艘增加至360艘。預算持平且通膨加劇,讓陸軍等於自2018年以來損失590億美元的銀彈。

這份美國軍力指數衡量同時在兩個主要地區衝突獲勝的能力,比方中東和朝鮮半島。社論指出美國人總覺得只要政客不插手,美軍當今依然無敵,但「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最新的「2023年美國軍事實力指數」(2023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所描繪者顯非如此。

一項分析顯示過去5年,平均每年應完成卻未完成的造艦落差達10艘有美國媒體引述國會稽核處(GAO)2月一份報告披露,2015至2020會計年度,海軍潛艦按時完成維護的比率僅46%,414艘需要保養、維修的潛艦只有191艘按時完成,總計延遲高達2525天。

陸軍戰力下滑不僅因重要性被海空軍比下,還有招募不足,2022會計年度短招近2萬人。今年版的報告指出,如今美軍甚至可能連「一場重大區域衝突」都應付不來,遑論還要嚇阻其他區域的流氓政權。

然而這份指數報告稱,海軍已顯現「持續無力阻止或扭轉艦隊減少的情況」。美國海軍多年來一直說要把艦艇數增加到350艘以上,並投入更多無人載台。這份美國軍力指數衡量同時在兩個主要地區衝突獲勝的能力,比方中東和朝鮮半島。從2005到2020年,美國海軍艦隊規模僅從291艘增至296艘,中國則從216艘增加至360艘。

戰機、轟炸機隊規模相較1980年代縮小約4成。儘管需要現代化飛機讓機隊以質取勝,但美國空軍仍已放慢添購F-35,空軍整體機隊妥善率偏低,F-22僅50%。

新聞來源 華爾街日報:美軍力比想像弱 需調高軍費佔比(中央社) 延伸閱讀 台灣民眾對「美軍會來」過於樂觀,美智庫評估自身軍事實力不容樂觀 澳洲智庫公布「亞洲實力指標」報告,印太走向中美兩強對抗而非群雄爭霸 美國國防部發布2020中國軍力報告:3個方面已超越美國,兩岸戰力差距逐漸加大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社論指出美國人總覺得只要政客不插手,美軍當今依然無敵,但「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最新的「2023年美國軍事實力指數」(2023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所描繪者顯非如此。

去年版的報告評價尚保有「最低強度」(marginal),給出「虛弱」還是這份報告評估9年來的頭一遭。(中央社)《華爾街日報》社論援引一份最新智庫報告稱,美國海、空軍戰力比外界所想還弱,軍事實力已達「虛弱」等級,應思考軍費在GDP佔比由現行的3%拉高到5%或6%。

打赏
发布评论

  • 获取随机昵称